普通迷宫 The maze

#停机坪/apron#是协作派对在#故事/story#分类中的特别栏目。透过虚实结合的自设问答,我们在此分享协作派对的日常灵感来源与设计工作流程。

动机 / motivation

不同于我们更为偏爱的艺术项目,对于为普通甲方设计普通装置的普通商业项目,我们在设计时往往需要考虑到 更为广阔的受众的问题:

如何运用合理的材料创造丰富的效果(不被甲方觉得狮子大开口)?
如何让作品独到而不突兀(既不黯淡无光又不能过于扎眼,还不能成为花瓶)?
如何尽可能地覆盖更多受众(对儿童与老人友好、全年龄段的观众都能欣赏并参与互动)?
如何保证装置/空间的稳定性(抵御大量人流损耗及熊孩子破坏)?

以上这些,都是为了实现#普通#而需要考虑的附加问题。
我们可以假设这样一个情景——

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需要NP为接下来一整年的商业活动提供“一劳永逸”的活动空间方案。
系列活动涉及“亲子”、“情侣”、“敬老”及各类常规节日热点话题。
活动布点极多,空间尺度不一,预算不高,要求是“简单”、“好看”、“好玩”、“吸引人”。

灵感 / inspiration

上述啰嗦而似曾相识的情景,大致还原了我们刚才提到的#普通#问题,面对这些需求,我们的灵感自然也是#普通#的,我们计划建立一个——

迷 宫

老少咸宜的物象中,我们提取出了公园、嘉年华、动画电影等关键词;而从森罗万象的角度出发,RPG、探险小说、宝藏地图等词汇出现在了头脑风暴的黑板上。

你想到了什么?

#主题迷宫#本身即为一种娱乐装置,以探索为游戏核心,参与门槛极低。它的结构可简可繁,拥有原生的动线考虑,并且可以融合各种主题,因而具备极高的可玩性、展示性、包容性与经济性。

手段/solution

当然,将#主题迷宫#的概念转化为实际的装置的过程,涉及众多概念实现的手段。

从空间的结构基础出发,我们选择将圆饼作为空间底面的形态——

圆具备高度的空间适应性,在视觉上也易于融入周边环境;圆弧的设计有效减少了棱角的出现,在防止撞伤儿童的同时,更加符合其游乐兴趣。
面向不同的空间尺度,底面自然可以拥有大、中、小不同的尺寸

而根据空间的具体需要,我们可以对底面进行灵活的组合。这种团块化的构成,不仅可以赋予方案更高的空间适应性,拆装重组的流程也将变得简易。

这种团块化的构成,不仅可以赋予方案更高的空间适应性,拆装重组的流程也将变得简易。当空间的动线游走在这样的组合之中时,观众可通过自由选择行进路线,产生丰富的游览体验。

接下来,我们开始赋予迷宫具体的形态与功能,一个完整的迷宫由圆饼、立柱、隔板与顶面等构件组成,通过对构件形态与材料的设计与组合,我们可以得到极大的发挥空间。

首先,我们可以丰富单个的圆饼,构造基础的隔离感,引导人群自拍探索:

圆饼 + 矮立柱(全包围)/高立柱(半包围)+ 顶面

当然#隔离#的实现方式不限于立柱,也可以是:

动画主题隔板

观赏植物

木板/金属/镜子/亚克力……

我们当然也不会放弃尝试加入我们最爱的设计元素:

圆饼 + 投影屏/发光面板!!!

是不是已经感觉有点酷了?

随着#迷宫#的感觉由于包含信息的分隔的加入而被弱化,我们引入此前对于结构的团块化思考,并通过对圆饼进行分区、并随机增设开口,使其成为一个拥有丰富动线可能的半开放空间。参与者可以从任意方向进出迷宫,半开放式的空间使得观众在其中游艺时,也可以看到周围的商铺。

没有起点与终点的迷宫

引入团块化的思考后,我们尝试组合不同数量的圆饼,观察团块结构呈现的不同效果。

两个

三个

四个!

可以看到,当组合成团块的基础圆饼越来越多时,迷宫组合规模也逐步扩大,空间承载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:游戏空间可以连系展览空间,美陈与商业展示可以在同一区域内和谐排布。
经过合理的安排,儿童与成人可以同时享受在其中游历的体验,这样,我们已经得到了一个完备的展示方案。

当然,如果想要延展方案的可能性,我们还可以针对明确的需求,引入更为细化的功能与结构设计。
作为参考,我们针对#普通#的公关创意,设计了下面三种#普通#的情景。

中型圆饼 + 草皮地毯 + 沙发 + 书桌 + 书柜 = 亲子阅读区

大型圆饼 + 柜台 + 货架 + 灯光吊顶 = 创意市集


特大型圆饼 + 桁架 + 中型圆饼 + 台阶 = 假日剧场/儿童游戏区 + 看台/休息区

结语/conclusion

最后,一套完整的方案呈现,自然不能缺少美观的特效套图。



较为抽象地说,面对#普通#的自命题,我们从普通生活的灵感出发,抽象出了一个以#团块#为核心的模块化系统雏形,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增加结构、材质、应用等设计细节,最终延展得到一个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方案。